抖音扫一扫,观看短视频
许禹生注《太极拳论》
太极者,无极而生,
太,大也,至也。极者,枢纽根柢之谓。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,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也。
无极而生者,本于无极也。此拳重在锻炼精神,运劲作势,纯任自然,不甚拘于形式。以虚无为本,而包罗万象。故曰“无极”。
然初学者究当就有形之姿势入手学习,久之着熟懂劲,融会贯通,始能入于神化之境。
按周濂溪《太极图说》“无极而太极”注云:上天之载,而声无臭,而实造化之枢纽,品橐之根柢也。故曰“无极而太极”,非太极之前复有无极也。此云“无极而生”,究有语病。
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
变易物体之位置,或动体进行之方向,曰“动”。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,曰“静”。机者,征兆也,如《阴符经》“天发杀机”之“机”。夫动静无端,阴阳无始。太极者,其枢纽机关而已。太极拳当行功时,中心泰然,抱元守一,未尝不静。及其静也,神明不测,有触即发,未尝无动。于动时存静意,于静中寓动机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,合乎自然。此太极拳术之所以妙也。
万物之生也,负阴而抱阳,莫不有太极。有太极斯有两仪,故太极为阴阳之母。太极拳着着势势均含一、O、环形。其动而阳,静而阴,及刚柔进退等,均与易理无异。故得假借易理以说明之,非强为附会也。
中国旧日学说,诸凡事物均以阴阳喻之。故阴阳无定位。太极拳之为阴阳亦然。如拳势之动者为阳,静者为阴;出手为阳,收手为阴;进步为阳,退步为阴;刚劲为阳,柔劲为阴;发劲为阳,收敛为阴;粘劲为阳,走劲为阴;手足关节之伸为阳,曲为阴;分为阳,合为阴;开展为阳,收敛为阴;身躯之仰为阳,俯为阴;升为阳,降为阴。凡此所喻,无论遇如何变化,内皆含一、O、环形。故动静不同时,阴阳不同位,而太极无不在焉。
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,
动,变动也。动之则分阴分阳,两仪立焉。静之则冲漠无征,而阴阳之理已悉具其中矣。太极拳术当行功时,其各姿势,一动一静相间。其拳势之动者,前后左右上下,均有阴阳虚实可循,故曰“动之则分”。其静的姿势,虽无痕迹可指,然阴阳虚实已见其中,故曰“静之则合”。若作运劲解,则太极之阳变阴合,即物理力学分力、合力之理也。太极拳术遇敌欲制我时,则当分截其劲为二,使敌力不能直达我身。(背劲)所谓“动之则分”是也。若将敌粘起用提劲,阳之变也。及起,须静以定之使不得动,或敌劲落空。稍静即发,利用合劲,阴之合也。倘敌欲发我,则应中心坦然,审然应机,静以俟之,微动即应,所谓“后人发先人至”也。
夫道一而已矣。当混沌未判,洪蒙未辟,本无动静,何有阴阳?故以虚为本者,无不合道。天地如是。太极如是。太极拳习至极精处,亦如是也。然此指先天而言,指习拳术功深进道者而言。初学之士,骤难语此也。及乾坤既定,两仪攸分,有阴阳斯有动静,则言太极者,不能不就有形象者以讲求之。太极拳之分合动静,合乎阴阳。如动势须求开展,运劲务明虚实。刚则化之,故曰“分”。柔则守之,故曰“合”。坤在静中求动,无为始而有为终,必须伏气。乾则动中求静,有为先而无为了,只要还虚。盖万物之理,以虚而受,以静而成。天地从虚中立极,静中运机。故混沌开而阖辟之局斯立,百骸固而无极之藏自主,无不从虚静中来也。重阳子曰:“此言大道之原,而功先于虚静。虚则无所不容,静则无所不应。”由是观之,习太极拳者,倘以虚静为本,则分合变化自无不如意也。
无过不及,随曲就伸。
过,逾也。不及,未至也。随,无逆也。就,即之也。过与不及,皆为失中。失中则阳亢阴暌,未能有合也。太极拳于曲伸分合等处,运劲过则生顶抗等病。不及则有丢偏等病。欲求不即不离,则应随之而曲,就之而伸。随机应变,毋固毋我。因力于敌,以中为主,而粘、黏、连、随以就之,自无不合。所谓“君子而时中也”。案初学此拳者,每失之过,迨稍懂劲,则每失之不及。学者宜审慎之。
人刚我柔谓之走,我顺人背谓之粘。
人者,敌也。刚指刚强有为而言。柔者,无抵抗也。走者,化也。柔以承之,变化敌力之方向,不为所制,故曰“走”。顺者,自由便利也。背者,不自由不便利也。粘者,取制敌人之力也。遇敌施刚力时,我惟顺应其势,取而制之,使俯就我之范围,如以胶着物,故曰“粘”。太极拳常以小力敌大力,无力御有力。弱胜强、柔胜刚,为其主旨。但以常理言之,小固不可以敌大,弱固不可以胜强,柔固难期以制刚。然云“敌之”、“胜之”、“制之”者,必有其所以制胜之理在。盖敌力须加吾身方生效力,苟御制得道,趁其用刚发动之始,审机应变,采取擒获,使还制其身。则我虽弱,常居制人地位。敌虽强,常居被制地位,难于自由发展,力虽巨奚益?!此老聃“齿敝舌存”之说也,颇合太极拳刚柔之义。然非好学深思之士,未足以语此。
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。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。
此言己动作之迟速,当随敌动作迟速之程度而异。但欲识敌之迟速程度,须先体察敌力之动机,方能因应咸宜。何谓动机?周濂溪《通书》有云,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曰“机”。又曰:机微故幽,难识如此。设非功深,不易知也。然苟得其机,敌虽变化万端,由一本而万殊。而我则执两用中,扼万殊而归一本。审机应候,无过不及,敌运动甚速,而我应付迟缓,则失之缓。敌劲尚未运到,而我先逆待,或加以催迫。则敌反有机可乘,是谓性急,其弊一也。守一以临,纯任自然,无丝毫之凝滞矣。故曰“得其一而万事毕是也”。
由着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神明。然非用力之久,不以豁然贯通焉。
此言习太极拳者,进功自有一定之程度,而不可躐等躁进也。太极拳之妙用全在用劲(此劲字系灵明活泼、由功深练出之劲,不可仅作力量解)。然劲为无形,必附丽于有形之着,始能显著。言太极拳者,每专恃善于运劲,而轻视用着,以致习者无从捉摸,有望洋兴叹之慨,虚度光阴,难期进益。较循序渐进者,反事倍功半。不遵守自然之程序故也。昔孔子讲学,常因材施教,故诸门弟子各得其益。拳术虽属小技,然执涂人而语以升堂入室之奥,未有能豁然者也。故习拳者,应先模仿师之姿势。姿势正确矣,须求各姿势互相联贯之精神。拳路熟习矣,须求各势着数之用法。着熟矣,其用是否能适当。用均得其当矣,其劲
抖音扫一扫,观看短视频